《莊子·內篇·養生主》中,講述了一個“庖丁解牛”的故事。
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,手所接觸的地方,肩所靠著的地方,腳所踩著的地方,膝所頂著的地方,都發出皮骨相離聲,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,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。它竟然同《桑林》、《經首》兩首樂曲伴奏的舞蹈節奏合拍。
梁惠王說:“嘻!好啊!你的技術怎么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?”
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:“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規律,這已經超過了對于宰牛技術的追求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,(對于牛體的結構還不了解),無非看見的只是整頭的牛。三年之后,(見到的是牛的內部肌理筋骨),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。現在宰牛的時候,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觸牛的身體就可以了,而不必用眼睛去看,就象視覺停止活動了而全憑精神意愿在活動。順著牛體的肌理結構,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,沿著骨節間的空穴使刀,都是依順著牛體本來的結構。”
庖丁之所以能在宰牛時游刃有余,正是因為完全熟悉牛的整個結構和各個部位。
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,一只牛可以分為幾大部位?每個部位適合哪種的烹飪方法?讓您在品嘗鮮美牛肉時能吃得更地道!
一只牛可區分為肩胛、肋脊、前胸、牛小排、前腰脊、后腰脊、后腿、腱子、腹脅等九大部位。
而一般市面上所販賣的牛肉,均是依據這九大部位細分而出。
肩胛部CHUCK
由于肩胛是經常運動的部位,肌肉發達,筋多,肉質較堅實。肩胛部又可分為:
嫩肩里肌(板腱):是附著于肩甲骨上的肉,富油花且肉質嫩,是極佳的牛排、燒烤及火鍋片用肉。
翼板肉:含有許多細筋路、口感Q、油花多、嫩度適中、具獨特風味。適合牛排、燒烤及火鍋片用肉。
肋脊部RIB
肋脊部的運動量較小,中間有筋,結締組織受熱易膠化,肉質較嫩,油花均勻,具獨特風味,是極佳的牛排部位,而俗稱的沙朗牛排即是切自肋脊部,常用于煎、蒸、火鍋等方式烹調。
牛小排SHORT RIB
這個部位是位于胸腔左右兩側,富大理石紋脂肪,肉質鮮美,又可區分為兩種肉:
牛小排:香Q滑嫩、骨頭具有香味,適合烤、煎、炸、紅燒等方式烹調。
牛肋條:肋骨間的條狀肉,油花多、受熱后油花與肉質熔為一體,汁多味美、入口即化,是紅燒牛腩、紅燒牛肉面常用的部位。
腹脅FLANK
腹脅肉的肉質纖維較粗,常在修去脂肪后,以腹脅排的方式販賣,也可用來當作薄片燒肉。
腱子SHANK
又為牛腱心,是屬于常運動的部位,筋紋呈花狀,烹煮后Q勁又多汁,口感極佳。適合鹵、清燉,或是切薄片后以火鍋、炒的料理方式食用。
前腰脊部SHORT LION
腰脊肉的運動量較少,肉質較嫩,大理石紋油花分布均勻,是屬于大里肌肉的后段。此部位適合以煎、烤牛排方式烹調,也常用于蒸牛肉、火鍋片、鐵板燒等。像是丁骨、紐約客牛排,正是由此部位的肉切得。
腰內肉TENDERLION
也就是一般所稱的小里肌肉,是運動量最少、口感最嫩的部位,常用來做菲力牛排及鐵板燒。
后腰脊肉SIRLOIN
一般所稱的沙朗肉應該是屬于此部位,可分為上下二部分,而上部分的肉質細嫩且含油花又可再分為二種:
上后腰里肌肉:肉質細嫩,是很不錯的牛排肉、燒烤肉及炒肉。
上后腰嫩蓋仔肉:口感最嫩的肉之一,是上等的牛排肉及燒烤肉。
后腿部ROUND
居外側后腿肉部位,狀似菲力,但是肉質比較粗且硬實,處理時最好先去筋或以拍打方式加以嫩化處理。通常被用來當作炒肉或火鍋肉片。
常用烹飪方法適用哪些部位的牛肉?
1.做餡用什么部位?
選用短腦、脖頭、牛胯骨等部位做餡,特點是肥瘦兼有,肉質干實,易攪打醬油,比嫩肉部位出餡率高15%。
2.清燉用什么部位?
胸肉熟后食之脆而嫩,肥而不膩;弓寇筋多肉少,熟后色澤透明、美觀;肋條筋肉叢生,熟后肉質松嫩;腱子肉現色,熟后鮮嫩松軟。這些部位的肉比較適合于燉、煮、扒、燜。
3.炒菜用什么部位?
溜、炒、炸宜選用瘦肉、嫩肉,如里脊、外脊、上腦、三岔、仔蓋、郎頭等肉。